生物制藥企業以豆油、玉米淀粉、甜菜堿、玉米胚芽、玉米蛋白粉、豆粕、棉籽蛋白等為原料,生產維生素B12、甲鈷胺、維生素B2、腺苷鈷胺等原料藥。生產過程中產生高鹽高有機物廢水約3000 m3·d-1,經生化處理后達標排放。為節約水資源,該企業新增廢水零排放工藝,出水水質達到《循環冷卻水再生水水質標準》(HG/T3923—2007)標準[1],回用率不低于95%。濃縮液進行蒸發分鹽處理,蒸發結晶副產品氯化鈉滿足GB/T 5462—2015《工業鹽》工業干鹽二級標準,雜鹽率小于等于15%[2-5]。1 零排放工藝1.1 水質情況該廢水鹽分較高,氯離子、鈉離子等一價離子占鹽分總比較高,其設計進出水水質如表1,單位均為mg·L-1。
1.2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中水回用及零排工藝為“預處理系統+NF系統+NF濃縮液減量化系統+RO系統+二級除硬去硅系統+高壓HPRO濃縮+后續MVR蒸發及冷凍結晶系統”。整個系統的處理思路為先將COD、二價鹽與一價鹽分通過納濾膜截留分離開,再通過物料膜分離NF濃縮液中的COD和二價鹽與一價離子,使得整個污水中的二價鹽分與COD分別富集在減量濃縮液的二級濃縮液及一級濃縮液中,一級減量后的濃縮液中COD屬于不可生化降解的COD,通過高級氧化技術提高可生化性后作為生化系統的碳源。二級減量后的濃縮液中主要含有絕大多數的二價鹽,可通過后續的冷凍結晶單元去除。經過NF和NF減量化裝置處理后的清液中主要含有一價鹽分,此時便可進行濃縮鹽分,經RO處理后,濃液中鈣鎂總硬度上升,通過過燒堿-純堿-氯化鎂藥劑協同去除硬度、堿度和總硅[6]。為后續的HPRO再濃縮作為前端保障預處理,HPRO濃縮液為高TDS、高COD。能夠透過NF進入NF清液的有機物分子量較小,多數屬于易揮發性的物質,不會對后續的MVR蒸發運行工藝產生較大的影響。故而主要的思路為首先分離COD與二價鹽,一價鹽濃縮液蒸發分鹽結晶,二價鹽濃縮冷凍結晶,COD經氧化預處理后進生化系統處理,從而達到零排放的目的。整個工藝由預處理系統、NF系統、NF濃縮液減量化系統、反滲透系統、軟化系統、HPRO系統、污泥處置系統七大部分組成。
預處理系統包括:除硬軟化系統、磁分離系統、砂濾過濾器、保安過濾系統等。NF系統包括:NF進水泵、NF進水罐、NF集成設備、NF清液罐、NF濃縮液罐等附屬加藥單元等。RO系統包括:RO進水泵、RO集成設備、RO濃縮液水罐以及RO系統所需的阻垢劑等加藥清洗單元等。NF濃縮液減量化系統包括:一級進水泵、二級進水泵、一級增壓泵、二級增壓泵、中間水罐、各級物料儲罐等單元、清洗加藥單元等。深度軟化系統:包括pH調節池、鈣鎂沉淀區以及除硬反應區。污泥處置系統包括:隔膜式板框壓濾機、壓榨泵、壓榨水箱、皮帶輸送、脫水清液輸送泵、污泥料斗、翻板系統、污泥儲池、板框進料泵等。
2 主要建構筑物及設備參數
2.1 預處理系統生化系統二沉池出水呈現出高COD、高懸浮物、高硬度的特性,為了滿足NF進水的最低要求,需要先進行預處理沉淀COD、鈣鎂硬度和TSS等。再經砂濾和保安過濾器截留未沉淀完全的懸浮物和有機物。將原水預處理的主要作用為:防止細小顆粒物質污染NF膜;防止膠體類物質污染堵塞NF膜;防止強氧化劑對NF膜的氧化損傷。本項目設計采用“除硬軟化+磁分離+沉淀+砂濾+保安過濾器”組合方式對原生化系統二沉池出水進行預處理。軟化反應區4個,單個池容50 m3,加藥分別為氫氧化鈉、氯化鎂、氧化鈣、碳酸鈉,沉淀池2個,單個池容275 m3,沉淀時間3 h。砂濾設備4套,單套處理能力70 m3·h-1,濾速10 m·h-1。保安過濾器2個,采用折疊式大流量濾芯,長度1 016 mm,過濾精度5μm。
2.2NF系統生化系統處理后二沉池出水中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形成的COD、鹽分和色度超標嚴重,經前端的預處理系統后,出水懸浮物、硬度大幅降低,但COD、鹽分等依然很高。NF采用集成模塊化裝置,按照3298 m3·d-1進行設計,共設4套處理量為900 m3·d-1NF集成設備,總計處理量3600 m3·d-1。單套配置9支膜殼,54支膜元件,共計216支膜元件,設計膜通量16 LHM,設計產水率80%。
2.3RO系統采用RO系統將一價鹽濃縮,清液回用,RO膜濃縮液量進入高壓HPRO進行進一步濃縮處理,盡可能減少蒸發的量。RO采用集成模塊化裝置,按照3200 m3·d-1進行設計,共設4套處理量為800 m3·d-1RO集成設備,單套配置12支膜殼,72支膜元件,共計288支膜元件,設計膜通量12 LHM,設計產水率75%。
2.4NF濃縮液減量系統針對NF膜濃縮液高COD、高二價鹽的特性,為提高整體水資源回收利用率,需要將COD和二價鹽進行分離。本項目共設計4套納濾濃縮液減量集成設備,單套分兩級分離,一級分兩段,一級一段清液進入二級,確保清液出水的COD,一級一段濃液進入一級二段再濃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納濾濃縮液尾液的量。減量化系統產生的清液與納濾清液混合后一道進行反滲透處理,一級二段濃縮液經原芬頓高級氧化技術提高可生化系之后,進入原厭氧單元進行處理,二級濃縮液進入冷凍結晶單元進行硫酸鈉結晶。N F濃 縮 液 減 量 化 集 成 模 塊 裝 置,按 照659 m3·d-1設計,產水495 m3·d-1,設計一級膜通量12 LMH,二級膜通量5.8 LMH,總膜元件數112支。
2.5深度軟化系統RO濃縮液富集了NF產水中絕大多數的鈣、鎂等二價離子以及二氧化硅,在后續HPRO處理系統中有很強的結垢污堵傾向,因此需要做化學軟化處理[8]。深度軟化反應區4個,單個池容30 m3,加藥順序分別為氫氧化鈉、氯化鎂、氧化鈣、碳酸鈉,沉淀池2個,單個池容150 m3,沉淀時間6 h。
2.6HPRO系統RO濃液尚有721 m3·d-1,直接上蒸發結晶,則投資及運行成本會高,經物料平衡計算及離子濃度估算,RO濃液的TDS約35000 mg·L-1,通過HPRO將TDS進一步濃縮至100000 mg·L-1左右,可將進入蒸發的量減少至234 m3·d-1[9]。HPRO采用集成模塊化裝置,按照730 m3·d-1進行設計,84支膜,設計膜通量10 LHM,設計產水率60%。
2.7污泥處置系統本項目產生的污泥主要為軟化過程、芬頓氧化系統、混凝沉淀系統產生的化學污泥為主,含水率為95%~98%之間,凝聚性能強,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氫氧化鎂、硅酸鎂、硅酸鈣、氫氧化鐵以及部分絮凝劑和有機污染物質[11],適合選用板框壓濾機進行處理,設計采用高壓隔膜脫水機2臺,單臺過濾面積200 m2,進料量297 m3·d-1,配套進料泵40 m3·h-1,同步配套出料倉、污泥濃縮池等,脫水后污泥含水率為60%~70%。
3 運行成本運行成本包括藥劑費、電費及人工。按照工程處理水量3200 m3·d-1計算,蒸汽為場內余熱蒸汽,不計費用,氯化鈉和硫酸鈉成品鹽收益及處置費相抵。
1)藥劑費:包括膜清洗劑、阻垢劑、鹽酸、助凝劑、絮凝劑、氯化鎂、碳酸鈉、氫氧化鈉、氧化鈣、雙氧水、硫酸亞鐵、殺菌劑以及還原劑共12種藥劑,噸水處理成本約13.23元;
2)電費:每日運行的污水處理系統設備總運行功率為1593.347 kW。噸水每日最大電耗為:1593.47kW×0.8×24h÷3200m3=9.56 kW·h·m-3。工業用電按0.407元·(kW·h)-1計。噸水處理電費為3.89元·m-3。
3)人工費:該項目共需人員約24人,按照10萬元/人·年估算,則噸水人工費約2.27元。綜合運行成本約為19.39元·m-3,其中,藥劑成本會隨著水質水量的變化而變化。
4 結論
1)生物制藥產生的廢水經生化系統處理后的達標水可通過除硬、過濾及膜分離的方式實現中水回用,水質達到《循環冷卻水再生水水質標準》(HG/T3923—2007)。
2)廢水中的一二價鹽可通過NF納濾膜集成設備進行分離,NF濃液可通過兩級物料分離膜實現COD和鹽分的分離,進一步對NF濃液減量的同時,減少了硫酸鈉蒸發結晶系統的進水COD值,可提高硫酸鈉結晶鹽的品質。
3)經NF膜系統分離后的清液通過RO及HPRO完成多倍濃縮,有效縮減氯化鈉蒸發結晶系統的規模,節約投資及運行成本。
4)軟化除硬系統的設置降低了膜的清洗頻次,可提高膜的使用壽命。
5)整體水回用率達到95%以上。
歡迎來電咨詢、技術交流、來料實驗。
1、重金屬超標的電鍍廢水與電鍍污泥:
電鍍污泥屬于危險廢物,廢物類別往往同時屬于HW17、HW21、HW22、HW23。重金屬超標的電鍍廢水,屬于廢水污染防治范圍,納入廢水管理,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范圍,不屬于危險廢物。雖然超標廢水未納入危險廢物管理,但是根據《兩高司法解釋》(2016版),如果廢水中一類重金屬(如鉛、汞、鉻、鎘、砷)超標3倍、或者二類重金屬(如鎳、銅、鋅、錳、釩)超標10倍以上的,除處以行政處罰外,照樣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2、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
屬于固體廢物,不屬于危險廢物。根據環辦【2010】157號文件,該類廢物在轉移管理的過程中,“參照危險廢物管理,建立污泥轉移聯單制度。”參照危險廢物管理的意思是說,該類污泥不屬于危險廢物,但是要提高管理層級,尤其是要加強臺賬管理,防止運輸過程中拋灑滴漏與非法傾倒。然而工業企業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往往因其浸出毒性超標、或者含有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和其他危險特性,絕大部分應屬于危險廢物范疇(判定方法主要依據企業環評、行業規律、物料來源、專家認定、屬性鑒別等)。
3、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飛灰:
屬于危險廢物(HW18)。但是在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中6.3條要求后,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不納入危險廢物管理;另一種情形是,如果經過預處理后,滿足《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GB30485-2013)有關要求的,協同處置過程也納入豁免管理范疇。
大部分屬于危險廢物?!夺t療廢物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80號)規定,“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薄夺t療廢物分類目錄》(衛醫發〔2003〕287號)中的“感染性廢物”中列有“其他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醫療機構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柵渣、沉淀污泥和化糞池污泥等,應列入此類。在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的廢物代碼為841-001-01。
如果某醫療機構在環評時,對于廢水處理工藝經過專門設計,并且已對污泥做出了屬性判定,如果管理部門認為該類污泥應當納入危險廢物管理,則應通過危險廢物鑒別程序進行最后判別。
依據由環境保護部聯合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發布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和《危險廢物鑒別標準-通則》,結合住建部、環保部、科技部于2009年2月28日聯合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五步即可判定污水污泥是否屬于危險廢物,如下圖所示:
第一步 分類
第二步 判定依據
第三步 如何監管
第四步 資源化利用
第五步 哪些能夠豁免?
據應急管理部消息,國務院安委會日前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2個專題實施方案、9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從2020年4月啟動至2022年12月結束。其中包括組織全面開展廢棄危險化學品等危險廢物排查,化工園區、化工企業等是重點整治對象,要求危險廢物貯存、運輸、處置等全過程監管實施起來,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置。
由此,危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已開始了!
危險廢物專項治理是三年專項整治重點之一——?;返娘L險防控的一個專項,將分四個階段進行。
在危險廢物的安全整治上,《三年行動計劃》表明從開展危險廢物排查、完善危險廢物管理機制和加快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等幾大方面進行。為了確保對危險廢物的全流程監管,相關單位要從多個方面建立完善管控手段:
一是建立規范化的危險廢物清單臺賬,危險廢物分類分區貯存,在收集、貯存、運輸、處置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尤其是要加強對轄區內化工園區、化工和危險化學品單位及危險廢物處置單位的監督和檢查。
二是落實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并將相關行為在嚴肅查處的同時納入信用管理,實施聯合懲戒;同時建立完善危險廢物由產生到處置各環節轉移聯單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控制危險廢物流向,動態監管;
三是建立部門聯動、區域協作、重大案件會商督辦制度,形成全過程的監管體系,并修訂完善《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用嚴格的手段和嚴密的監管來推動企業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
加快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是處理危險廢物的末端環節,同樣也不容忽視。在這一方面上,《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各地根據地區危險廢物產生的類別、數量,合理規劃布點處置企業或企業自行利用處置等多種方式,加強區域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同時對高危險等級危險廢物引起重視,尤其是要加快綜合處置技術裝備等的研發。
而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也要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危險等級、貯存設施、自行利用處置設施或委托外單位利用處置方式等有關資料和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危險廢物貯存不得超過一年,嚴禁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
這意味著,在危險廢物處理領域,接下來或許會制、修訂一批相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來規范企業和工業園區的危險廢物治理的開展,促使我國危險廢物的產生量減量化,處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部分圖片來源:環保新課堂,編輯:網優危廢)
我國目前污水處理總量大約2億噸/天,粗算產生濕污泥量約為20萬噸/天,產量驚人。然而,其得到妥善處理處置的部分比例尚低。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現狀令人非常不樂觀。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大量污泥中,約3000萬t污泥沒有得到妥善安置。以往的處理做法是送往填埋場。目前,對于污泥的處置,以污泥資源化利用為主。我國多數污水處理廠使用年限較長,建設時間較早,同步處理污泥的水平低下。由于國家以及地方的重視,污泥處理已經被納入到污水處理流程,但仍舊面臨著生產和處置不成比例的困境。一方面,污泥處置的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污泥處置技術路線尚不完善。
關于污泥處理處置,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如2000-2002年期間《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2009年住建部、環保部和科技部聯合出臺《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2010年環保部出臺《污泥處理處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城鎮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住建部出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試行)》,等等。
CAC膜式堆肥技術是基于好氧堆肥技術的一大革新。CAC膜式堆肥技術是將污泥添加輔料和微生物腐熟菌劑進行預處理后,再通過CAC功能膜將物料完全覆蓋,在膜內形成微正壓的“人工氣候箱”,通過智能控制系統調控通風供氧過程,實現好氧微生物高溫發酵,處理污泥中含有的有機化合物,微生物代謝產生10天以上60°C-70℃的高溫,能徹底殺滅病原菌,阻隔臭氣臭味向外界環境排放,實現污泥的無害化處理。
今后,污泥處理處置工作將是環境污染治理攻堅戰的下一個隘口,也將是環境保護工作的下一個重要抓手,也將是環境保護市場的下一個風口。污泥壓濾機
那么,關于污泥處置的六大國標限值分別是多少?污泥處置又是如何分類的?現將相關國家標準整理如下: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污水處理廠農用時的污染物控制指標、取樣、檢測、監測和取樣方法。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在耕地、園地和牧草地時的污染物控制。壓濾機廠家
污泥產物農用時,根據其污染物的濃度將其分為A級和B級污泥產物,其污染物濃度限值應滿足表1的要求,A級和B級污泥產物的使用條件
污泥產物農用時,其衛生學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3的要求。
污泥產物農用時,其理化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4的要求。
污泥產物農用時,年用量累計不應超過7.5t/h㎡(以干基計),連續使用不應超過5年。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制磚用泥質》(GB/T 25031-2010)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制燒結利用的泥質、取樣和監測。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置和污泥制燒結磚利用。
污泥用制磚時,污泥理化指標應滿足表1的要求。
污泥用制磚時,污泥燒失量和放射性核素指標應滿足表2的要求。
污泥用制磚時,污泥污染物濃度限制應滿足表3的要求。
污泥用于制磚與人群接觸場合時,污泥衛生學指標應滿足表4的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單獨焚燒用泥質》(GB/T 24602-2009)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單獨焚燒利用的泥質指標及限值、取樣和監測等,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置和污泥
單獨焚燒利用。
污泥單獨焚燒利用時,其理化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1要求,在選擇焚燒爐的爐型時要充分考慮污泥的含砂量。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土地改良用泥質》(GB/T 24600-2009)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土地改良利用的污泥指標和限值、取樣和監測等。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置和污泥
土地改良利用。排水管道通挖污泥用于土地改良的泥質可參照本標準。
污泥土地改良利用時,其理化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1的要求。
污泥土地改良利用時,其養分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2的要求。
污泥土地改良利用時,其微生物學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3的要求。
污泥土地改良利用時,其污染物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4的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混合填埋用泥質》(GB/T 23485-2009)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進入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混合填埋處置和用作覆蓋土的泥質指標及限值、取樣和監測等。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置和污泥與生活垃圾的混合填埋。
污泥用于混合填埋時,其污染物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1的要求。
污泥用作填埋場覆蓋土添加料時,其污染物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2的要求,基本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3的要求。
污泥用作垃圾填埋場終場覆蓋土添加料時,其生物學指標還需滿足GB 18918中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園林綠化用泥質》(GB/T 23486-2009)
本標準規定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園林綠化利用的泥質指標及限值、取樣和監測等。標準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置和污泥園林綠化利用。
污泥園林利用與人群接觸場合時,其生物學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3的要求。
污泥園林綠化利用時,其污染物指標及限值應滿足表4的要求。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分類》(GB/T 23484-2009)
《電鍍污泥處理處置 分類》(GB/T 38066-2019)
]]>為指導各地開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全面推動我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促進污泥資源化利用,我廳制定了《四川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引(試行)》?,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參照執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1年9月9日
技術指引(試行)
本技術指引所稱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以下簡稱“污泥”),是指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半固態或固態物質,不包括柵渣、浮渣和沉砂。
本技術指引所稱污泥衍生產品(以下簡稱“污泥產品”),是指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經過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后形成的可資源化利用的衍生產品。
本技術指引適用于污泥的產生、儲存、處理、運輸及最終處置的管理和技術選擇,以增強污泥處理處置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污泥處理處置應遵循源頭削減和全過程控制原則,加強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源頭控制,根據污泥最終安全處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選擇適宜的污水和污泥處理工藝。
污泥處理處置的目標是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鼓勵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堅持在安全、環保和經濟的前提下實現污泥的處理處置和綜合利用,達到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規劃和建設的責任主體;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運營單位負責污泥的安全處理處置。地方人民政府應優先采購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污泥產品。
鼓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處理處置污泥;鼓勵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鼓勵研發適合我省實際情況和地區特點的污泥處理處置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
地方人民政府應根據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規劃污泥產生量,合理確定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規模;近期建設規模,應根據當前污水量和進水水質適度超前確定,充分發揮處理設施的投資和運行效益。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新建、改建和擴建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運行。污泥處理必須滿足污泥處置的要求,達不到規定要求的項目不得通過驗收;目前污泥處理設施不滿足處置要求的,應加快整改,確保污泥安全處置。
鼓勵采用焚燒干化、熱水解、厭氧消化、好氧發酵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鼓勵采用污泥和餐廚、廚余廢棄物共建處理設施方式,提升城市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水平。開展協同處置污泥設施建設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現有污泥處置設施運行情況及工藝使用情況。
在規劃建設處理設施時,除作技術經濟分析外,應重視碳排放評價。
污泥焚燒。污泥焚燒可分為單獨焚燒與協同焚燒。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采用污泥焚燒工藝,宜采用干化焚燒的聯用方式,提高污泥的熱能利用效率;鼓勵污泥焚燒廠與垃圾焚燒廠合建,鼓勵污泥作為低質燃料在火力發電廠焚燒爐、水泥窯或磚窯中混合焚燒;鼓勵對符合要求的爐渣進行建材綜合利用。
(1)污泥采用單獨焚燒時,泥質應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單獨焚燒用泥質》(GB/T 24602),焚燒爐渣必須與除塵設備收集的焚燒飛灰分別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焚燒爐渣按一般固體廢物處置,焚燒飛灰應按危險廢物處置。焚燒煙氣排放控制要求應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 16297),其中二噁英控制應滿足《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5)的相關規定。
(2)污泥可與生活垃圾協同焚燒,或在工業焚燒爐、火力發電廠焚燒爐中作燃料利用,入爐污泥的質量宜小于垃圾(燃煤)量的20%。焚燒煙氣排放控制要求應滿足國家相應污染控制標準。
污泥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污泥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是指污泥的無機化處理,用于制作水泥添加料、制磚、制輕質骨料和路基材料等。有條件的地區應推廣污泥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污泥建筑材料利用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標準和規范要求,并嚴格防范在生產和使用中造成二次污染。
(1)污泥用于制水泥時,水泥窯協同焚燒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工程設計規范》(GB 50757),所制水泥質量應符合《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硅酸鹽水泥熟料》(GB/T 21372)、《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技術規范》(GB 30760)中技術性能要求。污泥占總原料質量比(以干污泥計)不宜超過10%。
(2)污泥用于制磚時,污泥泥質應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制磚用泥質》(GB/T 25031)的規定,利用污泥制備出的成品磚質量應當滿足國家標準《燒結普通磚》(GB 5101)、《燒結多孔磚和多孔砌塊》(GB 13544)和《燒結空心磚和空心砌塊》(GB 13545)中的相關規定。有機質含量較低的污泥宜用于制磚。污泥占總原料重量比(以干污泥計)不宜超過10%,在工業條件允許或產品需要的情況下,混合比例可適當提高。
(3)污泥可作為原料制備陶粒等輕質輔料,根據污泥泥質及其他原材料情況,通過試驗確定原料配比,制備的陶粒品質應滿足《輕集料及其試驗方法 第1部分 輕集料》(GB/T 17431.1)的技術要求。
污泥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和園林綠化等,處理后符合標準的污泥產品可進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應符合國家及地方的標準和規定。鼓勵符合標準的污泥產品列入政府采購名錄。在坡度較大或地下水水位較高的地點不應使用污泥產品進行土地利用,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帶嚴禁使用污泥產品進行土地利用。允許符合標準的污泥產品限制性農用。
(1)污泥產品用于園林綠化時,污泥必須首先進行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泥質應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園林綠化用泥質》(GB/T 23486)的規定和有關標準要求。宜根據不同地域的土壤本底特性和植物習性等,確定合理的施用范圍、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時間。污泥使用地的地下水和土壤的相關指標需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
(2)污泥產品用于鹽堿地、沙化地和廢棄礦場等土地改良時,泥質應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土地改良泥質》(GB/T 24600)的規定,并根據當地實際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污泥使用地的地下水和土壤的相關指標需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
(3)污泥產品農用時,污泥必須進行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并達到《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 4284)等國家和地方現行的有關農用標準和規定。污泥產品應通過場地適用性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風險評估,并經有關部門審批后方可實施。污泥產品農用時,年用量累計不應超過7.5t/hm2(以干基計,即含水率為0),連續使用不應超過5年。
污泥填埋。污泥填埋方式包括單獨填埋與混合填埋,宜采用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不具備焚燒、土地利用和建筑材料綜合利用條件的污泥,可采用衛生填埋處置。衛生填埋前的污泥需進行減量化、穩定化處理,含水率應小于60%。未經脫水處理達標的污泥不得在填埋場填埋。污泥用于混合填埋或用作垃圾填埋場覆蓋土添加料時,泥質均應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 混合填埋泥質》(GB/T 23485)的規定。采用協同處置方式的,衛生填埋可作為協同處置設施故障或檢修等情況時的應急處置措施。
在污泥濃縮、調理和脫水等常規處理工藝基礎上,應根據污泥處置要求和相應的泥質標準,選擇適宜的污泥處理技術路線。污水處理廠不具備所需場地條件,或污水處理廠規模較小時,可將脫水后污泥集中運輸至具備處理能力的場地,進行穩定化及無害化處理。污泥經穩定處理后,應符合相關規范標準。處理后污泥未達到相關要求時,應采取其他措施進一步處理,達標后采取相應處置途徑。
石灰穩定。指通過向脫水污泥投加一定比例的生石灰并均勻摻混,生成氫氧化鈣和碳酸鈣并釋放熱量的過程。用石灰穩定后的污泥可實現消毒穩定、并提高污泥的含固率。
(1)石灰穩定污泥主要用于酸性土壤的改良劑、路基基材,以及填埋場的覆蓋土等。當采用后續水泥窯注入法生產水泥時,可適量代替水泥燒制的原材料。
(2)采用石灰穩定技術應考慮當地石灰來源的穩定性、經濟性和質量的可靠性。
(3)石灰穩定設施必須設置廢氣處理設備,宜采用濕式除塵設備處理。
污泥熱干化。污泥的熱干化是指通過污泥與熱媒之間的傳熱作用,脫除污泥中水分的工藝過程。為滿足污泥后續處置要求,可使用污泥熱干化進一步降低常規機械脫水污泥的含水率。
(1)污泥以建筑材料綜合利用為處置方式時,可采用污泥熱干化處理方式。無建材利用途徑時,可將好氧堆肥處理達標后污泥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
(2)采用污泥熱干化工藝應與利用余熱相結合,不宜采用優質一次能源作為主要干化熱源,不宜單獨設置熱干化工藝。鼓勵利用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沼氣熱能、垃圾和污泥焚燒余熱、發電廠余熱或其他余熱作為污泥干化處理的熱源。
(3)污泥干化設備宜采用間接加熱的方式。
(4)熱干化系統必須設置煙氣凈化處理設施,并達標排放。
(5)熱干化產生的廢水經過處理后宜優先回用。當廢水需直接排入水體時,其水質應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規定。
厭氧消化。厭氧消化是利用兼性菌和厭氧菌進行厭氧生化反應,分解污泥中有機物質,實現污泥穩定化非常有效的一種污泥處理工藝。
(1)土地利用處置可采用厭氧消化處理后的達標污泥產品。
(2)鼓勵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采用污泥厭氧消化工藝,產生的沼氣應綜合利用。
(3)宜配套磷回收工藝單元回收消化濾液中產生的磷廢物。
好氧堆肥。好氧堆肥通常是指高溫好氧發酵,是通過好氧微生物的生物代謝作用,使污泥中有機物轉化成穩定的腐殖質的過程。
(1)土地利用可采用好氧堆肥處理后的達標污泥產品,無土地利用途徑時,可將好氧堆肥處理達標后污泥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
(2)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出廠污泥應充分脫水以滿足堆肥含水率要求。混合污泥初始含水率宜為55%-65%,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添加蓬松劑和返混干污泥調節含水率。
(3)堆肥可采用條垛堆肥和倉式(反應器)堆肥,其中條垛堆肥可采用靜堆式或翻堆式。靜堆式條垛堆肥應配備通風曝氣設施,風機的運行方式可采用堆內鼓風和堆內吸風兩種形式。當堆內吸風時,應在風機前設置滲濾液和濃縮液的收集設施并進行處理。翻堆式條垛堆肥宜采用專用翻堆設備,宜每周翻垛3-4次。
倉式堆肥可采用達諾轉筒、機械滾筒、立式發酵罐、隧道式發酵槽等形式。宜采用專用設施設備,宜安裝自動監控設施。
(4)鼓勵利用剪枝、落葉等園林廢棄物和礱糠、谷殼、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作為高溫好氧發酵添加的輔助填充料。
(5)污泥接收區、快速反應區、熟化區、儲存區的地面及周邊及車行道應采取防滲措施。整個工藝流程應在經防滲處理后的地面上進行。
(6)堆肥廠應設置廢水的收集、排除和處理設施,構建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
(7)堆肥廠應設置臭味控制設施。
蚯蚓養殖處理。蚯蚓養殖處理通常是將污泥與農業廢棄物混合進行發酵預處理后,添加到蚯蚓養殖床,通過蚯蚓采食消化,將污泥轉化為蚯蚓糞,生產蚯蚓和蚯蚓糞兩種產品。
(1)蚯蚓養殖處理項目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制度。
(2)蚯蚓養殖處理污泥暫無相關行業標準,產品蚯蚓糞應符合相應泥質標準,宜用于土地利用。
(3)污泥宜與秸稈、菇渣、果蔬殘體等農業廢棄物進行混合發酵為養殖基料。蚯蚓養殖過程中基料含水率宜保持在65%以上。
(4)濕度控制、營養液投加、蚯蚓篩分等工序宜采用自動化設備。
(5)污泥蚯蚓養殖區域地面應采取防滲措施。整個養殖過程應在經防滲處理后的地面上進行。
(6)污泥蚯蚓養殖區域應設置廢水的收集、排除和處理設施,構建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
(7)污泥蚯蚓養殖區域應設置臭味控制設施。
其他處理方式。污泥處理單元還包括污泥熱解、污泥碳化、超臨界水氧化等,新型技術運用應進行充分技術經濟分析。
污泥中轉和儲存。需要設置污泥中轉站和儲存設施的,可參照《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等規定,并經相關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建設和使用。
污泥處理處置運營單位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應執行國家相關職業衛生標準和規范,保證從業人員的衛生健康;應制定相關的應急處置預案,防止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發生。
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應建立完備的檢測、記錄、存檔和報告制度,并對處理處置后的污泥及其副產物(污泥產品)的去向、用途、用量等進行跟蹤、記錄和報告,相關資料至少保存5年。
地方相關主管部門應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對污泥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處置方式進行監督和管理。污泥土地利用單位應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定期對污泥產品土地利用后的環境質量狀況變化進行評價。污泥處理處置場所應禁止放養家畜、家禽。
城市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污泥處置的填埋場、焚燒廠的監督和管理。接收污泥的填埋場運營單位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定期對污泥泥質、填埋場場地的水、氣、土壤等本底值及作業影響進行監測。污泥焚燒運營單位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定期對污泥性質、污泥量、排放廢水、煙氣、爐渣、飛灰等進行監測。污泥建材綜合利用單位還需對污泥產品的性質和數量進行監測和記錄。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對于列入國家鼓勵發展的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和設備,按規定給予財政和稅收優惠;建立多元化投資和運營機制,鼓勵通過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和運營。
近些年,隨著我國污水處理規模的穩步增長,作為污水處理副產物,污泥產生量也隨之增加。據住建部《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統計,截至2014年底,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總量達3827239萬噸,而城市濕污泥產生量為2143萬噸,這還不包括由工業企業和園區自主處理污水所產生的工業污泥。
一方面是污水處理耗資巨大,另一方面由于污泥處理不得力,使得“污水白處理了”。多位研究污泥領域的專家表示,不處理污泥,污水處理幾乎是無用功,無非是污染物在污水處理廠轉了一圈,聚集在污泥里,又回到環境中。
污泥中有許多染物,污染物有害健康。但污泥中污染物的類型、濃度、致病機理、污染途徑、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的損害如何,目前尚不為大眾所知。
污泥危害更隱蔽、直接、且難治理消除,污水中的污染物絕大部分被濃縮在污泥中。無論污水、廢氣、垃圾還是污泥,都是可能引發環境問題的污染源。從污染當量看,污泥的問題并不比垃圾小,甚至可以說,這種污水處理所形成的濃縮物質,其污染程度有時候可能比垃圾的危害還要大。
垃圾很少會被成千噸地大規模棄置在環境中;而污泥常常被大規模棄置在河湖、堤岸、溝壑、田地中。高含水率的特點,使得污泥中的污染物可能被雨水沖入水體,通過土壤污染地下水,散發的氣味和揮發性有機物會污染周邊空氣,同時還會造成局部土壤的污染物濃度提高。從這個角度看,較之垃圾,污泥對環境所產生的危害看似更為隱蔽,實則更直接、更難治理消除。
污泥危害顯著的就是水污染。未經有效處理的污泥會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泥通過雨水的侵蝕和滲透,容易對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污泥中富含的氮、磷進入周圍水體或土壤,釋放的過量氮、磷隨水循環系統進入地表水,導致地表水富營養化。
同樣的對于生態的破壞關鍵在于重金屬污染。在污水壓濾機處理過程中,70%-90%的重金屬元素將通過吸附或沉淀作用轉移到污泥中。一些重金屬元素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水,如鎘、鉻等。污泥中的部分重金屬可能通過魚、蝦等進入食物鏈,并返回餐桌。同時,惡臭污染是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一種污染。長期存在的污泥隱患不僅污染環境,威脅群眾健康,而且還消除了污水處理的環境保護效果。
轉載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轉載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一、市場分析
烘干行業細分,卻市場廣闊,無論是第一、二產業,還是第三服務產業,都應用廣泛,市場前景可觀。在技術與設備方面,目前全球仍屬歐美與亞洲的日韓等發達國家占盡優勢。隨著國際農副產品市場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烘干干燥行業漸成烘干大國之勢,也因此誕生一大指優秀烘干品牌企業,如格力、常州一步、范群、先鋒干燥、金陵、健達、瑞星、派沃、威而信、歐思丹、雄貴、冠中、金揚、芬尼、同創等,為中國烘干產業提供樣本。
為促進全球范圍內烘干產業技術與產品設備的交易交流,搭建烘干產業國際商貿交流平臺,鴻威國際會展集團聯合國家相關部門及國際烘干協會聯盟,共同打造全球范圍內的亞洲烘干、干燥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ADE),以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并推動中國由烘干大國向烘干強國轉型。
二、展會介紹
2022亞洲烘干、干燥產業博覽會以品牌企業為依托,打造全球烘干品牌企業交流盛會。ADE2022以晟啟能源、正旭能源、格力、常州一步、范群、先鋒干燥、金陵、健達、瑞星、派沃、威而信、歐思丹、雄貴、冠中、金揚、芬尼、同創等優秀品牌系列產品與技術為亮點,力使博覽會起到示范與標桿作用。
2022亞洲烘干、干燥產業博覽會以政策和標準為強力驅動,推動中國烘干產業走出去,吸引境外烘干企業引進來。目前全球烘干產業強國,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業、化工、礦山、冶金、農副產品、果蔬食品、煙葉、木材、藥材、海產品等行業,ADE2020將引導全球烘干產業技術和設備的合理布置,自主研發生產與進口轉化相結合。
2022亞洲烘干、干燥產業博覽會以高科技含量產品催生烘干干燥設備制造業進行助推全球產業轉型和轉移。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耗能大戶,ADE2020將以產業鏈條上的烘干、干燥設備為代表的設備,保其逐步向更高科技、高品質、低能耗、綜合利用發展。
2022亞洲烘干、干燥產業博覽會將于2022年5月20-22日在廣交會展館隆重舉辦,會整合熱能利用相關領域,推進烘干、干燥行業不斷發展。表現為集展覽展示、品牌宣傳、產品推廣、渠道拓展、市場調研、交流合作于一體,促進參展企業技術對接、成果轉化和產品交易,創行業高水準、高品位、高質量的優質平臺,促進行業交流與發展。
三、展會優勢
1、精定位,對接全球烘干干燥大市場:立足廣東,輻射全國,精準定位工業、農業、商業等烘干、干燥、節能集中供熱及清潔能源大市場。
2、促外銷,直面海內外專業采購群體:廣州作為中國對外的窗口,世界級超一線城市,借力熱博會及廣州地理優勢,全方位擴展國際大市場。
3、創品牌,打造行業發展制高點: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市場低迷,在嚴峻形勢下最能抗衡市場起伏的必然是品牌的力量,優秀品牌往往能從未來市場復蘇中獲得先機,傳承往屆展會成功經驗,2020 ADE將致力于打造成為企業實施品牌戰略,開拓未來的行業盛會。
4、聚買家,構建行業營銷高效平臺:展會將通過整合電視、廣播、報刊、網絡、手機等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資源進行傳播,并廣泛組織有關采購商、行業經銷商及代理商、工程單位等參與展會,確保相關行業潛在買家了解展會、觀展參觀、洽談合作,為企業提供一流的營銷高效平臺。
5、薈精英,共商行業發展全新突破:展會同期將舉辦高峰論壇、專家講座等活動,有關政府部門領導、行業專家和企業高級負責人將受邀到會,行業精英的交流碰撞、行家里手的指點迷津,將協助企業撥開云霧、認清航向,共同實現行業發展的新突破。
五、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國家節能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節能協會、廣東省節能協會、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節能爐具專委會、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國家電網綜合能源有限公司、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熱泵產業聯盟工農業烘干專委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干燥設備分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干燥設備分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承辦單位: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
九、參展范圍
(一)、農副產品、海產品、木材及谷物烘干設備:熱泵烘干機、耐高溫除濕機、除濕烘干一體機、空氣能熱泵干燥機、一體式熱泵干燥機、恒溫恒濕機、熱回設備;熱泵型谷物烘干塔;高頻干燥設備;溫風爐、熱風干燥設備;網帶及隧道式烘干設備,微波烘干設備等;
(二)、食品及藥材專用干燥設備:真空、沸騰、冷凍、噴霧造粒干燥機;回轉、槳葉、旋轉閃蒸、流化床干燥機;盤式、耙式、管束、滾筒、帶式干燥機等;食藥品專用烘箱、真空干燥箱、干燥滅菌烘箱、熱風循環烘箱、隧道烘箱;提取、濃縮設備;粉碎、混合、篩分及輸送設備等;
(四)、新材料及輕工生產烘干設備:熱風爐、燃燒設備、隧道爐、高溫燒結箱、工業烘箱、紫外線固化機、紅外線干燥設備、電焊條烘箱、鼓風干燥箱、防爆烘箱、臺車烘箱等;
(五)、干燥工程系統及配件:專用熱泵機組、烘干輔機、風機、循環供水系統、鋁合金(磚混結構)窯體、窯門(提門裝置)、加熱系統、調濕系統、氣流循環系統、進排氣系統、電輔機系統、檢測系統及控制系統;
(六)、相關設備:動力裝置;冷卻技術與設備;金屬網帶、物料托盤及鏈條傳送裝置;溫度傳感器、烘干控制器等電控設備;集散熱管、電機及壓縮空氣系統等;
(七)、電熱電器、工業加熱設備:工業電熱器、防爆電加熱器、電伴熱系統、電熱管、電熱鍋、冷熱飲水機、微波加熱裝置等。各類新型管材、單頭管、發熱板、翹翅片散熱器、發熱圈等工業用電熱元器件,PTC電熱元件、熱敏電阻、陶瓷發熱片、電熱鑄件、溫控器等;自動焊管機、焊接機組等;
陽晨排水公司肩負徐匯、閔行兩地污水輸送的重要職能,也是此次疫情相對高發區域。一線泵站職工有將近40人被管控在家中,特別是閔行區域,管控人數占閔行泵站全員人數的67%。為保證生產正常運行,公司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隨時做好頂崗、返崗及連續在崗的應急準備。閔行廠6位職工在區域封控前主動請纓,請戰一線,截止到目前,已連續72小時堅守泵站,確保污水穩定輸送。
青浦污泥焚燒廠承擔著青浦區市政污泥的安全有效處理工作,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統籌安排、精心部署,確保疫情防控和生產運行“兩手抓”、“兩不誤”。廠內按崗位感染風險等級,將全體員工及輔助單位人員劃分為4個等級,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崗位,下發對應的疫情防控告知書,落實相關疫情防控操作要求。
竹園第一污水廠承擔著上海多個行政區域污水處理工作,責任大、任務重。為確保污水廠穩定運行,按照上級要求及工作安排,采取多項積極防疫措施,管理人員跟班(值)走,動態調整“2+1”當班(值),確保一線人員隊伍穩定,實行污水廠疫情防控監管每日專報,加強疫情信息統計報送。疫情爆發以來,污水處理作業風險加大,但絲毫沒有動搖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通過將化驗監測、污泥裝卸等工作劃為重點區域,實施嚴格管控,堅持每4小時使用次氯酸鈉強化環境消毒,確保生產運營工作有序和平穩開展。
]]>為進一步推進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綠色技術,促進新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設備產業化的需求。工業環保網將于2022年4月16日-17日在宜興市召開“2022年污水、污泥處理新技術與低碳新設備選型交流大會。會議將結合國家污水和污泥處理處置宏觀政策背景,邀請政、產、學、研以及業內的權威專家,聚焦國內外創新處理技術,深入探討污水、污泥壓濾機處理處置設備選型,推廣最佳可行技術與設備,搭建技術和設備對接平臺,并為所有與會者提供高質量、高價值的商業交流平臺,助推行業發展。具體通知如下:
會務費
工業環保網會員免費、其他單位3500元/人(含籌辦費、場地費、專家費、午餐、會刊等);住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備注:會議協辦、企業演講、會刊封面、插頁等相關情況請咨詢會務組。
會議時間、地點
會議時間:2022年4月16日-17日(15日全天報到)
會議地點:宜興市(報名后發報到地點)
]]>揚州市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二期項目于2020年12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1.25億元,新建處理能力100噸/日污泥干化生產線2條,計劃在今年4月底前實現連續試運行。項目建成后污泥的處理量將達到500噸/天,年處理濕污泥量達17萬噸。按資源化利用計算,每年可節約標煤1.1萬噸,干污泥摻燒發電可達3300萬度/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萬噸,減少固體垃圾1.4萬噸,真正做到將污泥壓濾機變廢為寶的資源化利用,實現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
同時,為滿足國家環保新要求,二期項目對生產工藝中的尾水系統也進行了完善提升,確保真正做到污泥內部循環消化,實現接收市政污泥、環保安全處置和達標排放三個“百分百”。
來源:揚州發布